包头:弱校“逆袭”引生源回流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8-07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·砥砺奋进的五年 神州看教育·内蒙古篇

    和平中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的一所学校,学校位于城市南部的城乡接合部,2009年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,生源大多是农民工和当地村民的孩子,教师也是由原来4个学校的教师合并。成立之初,学校各方面条件相对薄弱,但经过几年发展,该校中考总均分全市排名逐年提升、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昆区乃至包头市的标杆,真正走出了一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迈进的逆袭之路。

    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,结合学校的实际,校长刘君玉确定了“为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,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幸福搭台”的办学理念。“每一位”就是要体现个性化发展需求,凸显和平中学办学特色。个性化首先体现在课程和教学上。为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,和平中学设置了“菜单”式课程体系,让学生自主选修。在教学上,实行“分层教学”的模式,针对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学科,根据学生学习程度,打乱原有班级重新组合,课堂和作业都分层次进行,实现因材施教。

    和平中学的学生以农民工子弟居多,因为现实条件所限,没有机会和更多条件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,于是学校把“敢于尝试、乐于体验”的“体验教育”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。“我们的学生家庭条件差,学校就提供条件;学生胆量小、见识少,学校就提供平台来弥补。”刘君玉校长说。基于这种理念,学校开设了10个开放区域、12个兴趣小组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各种平台,培养自信、丰富人生体验。

    育人的核心是品格、意志和道德水准的教育。为改变“以管代教”的德育现状,学校建立了德育导师制,遵循“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”的理念,形成全员育人、全科育人、全程育人的育人模式。以一个教师引领十四五个学生的形式,导师从传统角色中退出来,成为学生的青春规划师、生涯规划师、心理疏导师、学业指导师,真正实现教师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育人天职。

    德育导师每周开展研讨会,交流思想、解决困惑,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。这样的特色教育模式,改变了教师“只说教、只管理,不会引导教育”的局面。学校还着力发挥活动的育人作用,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,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校园文化活动,加深体会和感悟。学校利用节日契机,整合各种教育活动形成“和中八节”。每个节日都有系列活动,不同学年突出不同主题。比如“快乐读书节”,学校和昆区图书馆联办大型“图书漂流活动”等。

    据学校的数据统计,很多当地城镇户口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回流,到这所离家近的学校上学,学生人数逐年增多。这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,一定程度上说明“择校热”问题得到了缓解。